肇庆市端州城区道路车辆停放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8:08:15   浏览:85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肇庆市端州城区道路车辆停放管理办法

广东省肇庆市人民政府


印发《肇庆市端州城区道路车辆 停放管理办法》的通知

肇府[2003]10号

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肇庆市端州城区道路车辆停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肇庆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三月十九日



肇庆市端州城区道路车辆停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整顿端州城区车辆无序停放现象,减少车辆失窃,美化市容市貌,依照《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以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端州区道路(主要是人行道)上设置车辆(含摩托车和非机动车,下同)停放场点和停放车辆,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由肇庆市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公安交警、市政管理、规划、财政、物价、广播电视、工商等部门以及端州区有关部门组成肇庆市端州城区车辆停放服务管理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协调、组织城区道路车辆停放管理工作。

  第四条 端州城区道路车辆停放场点分无偿停放场点和有偿服务停放场点,由市公安交警部门会同市市政管理部门统一划定。需在道路上停放车辆的,必须在划定的车辆停放场点停放。

  第五条 在临街单位、商铺门前设置的车辆无偿停放场点,有关单位和商铺必须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市容的车辆无偿停放场点,市公安交警部门和市市政管理局可责令其整改,直至取消该车辆停放场点或改为有偿服务停放场点。

第六条 车辆停放有偿服务场点,应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一家经营者(以下称停车场经营企业)。经营权为5年一期,期满后重新招标选择经营者。具体招标工作由肇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会同肇庆市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

  停车场经营企业不得将有偿服务场点转让、变相转让经营或分包。

  政府职能部门不能与停车场经营企业发生挂钩性的经济关系。

  第七条 停车场经营企业经营车辆停放有偿服务场点,必须守法经营、自负盈亏、连锁开发。做到标志、规章制度、收费和设施“四个统一”。

  第八条 停车场经营企业应为保管车辆购买保险,对保管期间失窃、损坏的车辆依章给予赔偿。

  第九条 车辆停放服务收费标准,须经物价部门批准。可单次收费,也可出售月卡、季卡、年卡,一卡全城通用。

  第十条 停车场经营企业投资各个场点的固定设施,应视为城市公共设施,经营期满或中途退出经营,不能拆卸和损坏。

  第十一条 停车场经营企业应依法缴纳税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可在事权范围内给予停车场经营企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

  停车场经营企业应办理《临时占道经营许可证》,并承担有偿服务场点的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有偿服务场点因停车而损毁市政设施(含道路、排水、路灯、绿化、卫生设施等)应及时修复,也可由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停车场经营企业支付。

  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和市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车辆停放的管理,坚决取缔违章停放现象,确保车辆停放规范有序。对在有偿服务停放场点停“霸王车”,破坏公共设施,阻碍合法经营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

甘肃省建设厅


甘肃省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

甘建房〔2002〕178号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城市危险房屋管理,保障居住和使用安全,根据«甘肃省城市房地产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和建设部«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上的各类房屋。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危险房屋系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第四条 城市房屋所有权人、使用人应当正确使用房屋,经常对房屋进行安全检查、维修养护。



禁止擅自改变房屋原有受力结构,不得超荷载使用房屋。



第五条 各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危险房屋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第六条 城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危险房屋档案管理制度,完整妥善保存危险房屋鉴定资料。



第七条 城市房屋安全鉴定由具有房屋安全鉴定资质的机构组织进行,并统一启用由城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制发的“房屋安全鉴定专用章”。



第八条 从事房屋安全鉴定的人员,必须持有城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房屋安全鉴定作业证书»。



取得«城市房屋安全鉴定作业证书»须具备以下条件:



㈠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5年以上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㈡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



㈢经城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专业培训合格。



第九条 房屋安全鉴定由申请人向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申请。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所有权人或使用人应当及时向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房屋安全鉴定:



㈠出现不安全因素的;



㈡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或者达到前次安全鉴定确定的使用期限的;



㈢装修改造涉及房屋结构改变和荷载增加的;



㈣改变房屋用途及安全的。



第十一条 使用人发现其使用或相邻的房屋有危险的,应及时告知房屋所有权人申请房屋安全鉴定。房屋所有权人拒不申请安全鉴定的,使用人可直接申请安全鉴定。



第十二条 申请房屋安全鉴定应填写申请书,申请书须载明以下事项:



㈠申请人姓名(名称)、住址(地址);



㈡房屋产权状况、坐落、结构、建筑面积、使用性质和申请安全鉴定的部位;



㈢其它有关事项。



第十三条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应遵守下列程序:



㈠受理申请;



㈡制定鉴定方案;



㈢实施鉴定;



㈣全面分析,论证定性,作出综合判断,提出处理意见;



㈤签发鉴定文书。



第十四条 房屋安全鉴定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日内开始,危急房屋应在3日内开始。



第十五条 房屋安全鉴定执行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对工业建筑、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和文物保护房屋及其他特殊房屋的安全鉴定,还应参照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



第十六条 房屋安全鉴定必须有两名以上鉴定人员参加。对结构复杂的鉴定项目,应请相关专业人员或相关部门参与鉴定。



第十七条 鉴定为危险房屋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㈠观察使用。适用于采取适当安全技术措施后,可短期使用,但需继续观察的房屋;



㈡处理使用。适用于采取适当安全技术措施后,可短期使用,但需继续观察的房屋;



㈢变更使用。适用于改变用途后能安全使用的房屋;



㈣停止使用。适用于无修缮价值,暂时不便拆除,又不危及相邻建筑和影响他人安全的房屋;



㈤整体拆除。适用于整幢危险,无修缮价值,危及安全的房屋。



鉴定为非危险房屋的,应在鉴定文书注明房屋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时限。有效时限不超过一年。



第十八条 房屋安全鉴定文书自签发之日起5日内送达;鉴定为危险房屋的,应在3日内送达。



第十九条 房屋安全鉴定应按标准收取费用。



鉴定费及所需资料、检验等费用由申请人预交。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的鉴定费及所需资料、检验等费用由房屋所有权人承担;经鉴定为非危险房屋的,鉴定费及所需资料、检验等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二十条 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应当按照鉴定中提出的要求及时治理或拆除。



第二十一条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危险房屋治理加强监督检查,并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其他各有关部门对危险房屋治理和抢险解危应当积极配合,需要办理有关手续时,应当优先、及时予以办理。



第二十二条 房屋所有权人在治理出租的危险房屋时,承租人应予配合。



第二十三条 出租房屋的所有权人拒不按照鉴定处理意见治理的,承租人可代为治理,治理费用可以折抵租金或由房屋所有权人偿还。租赁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异产毗连危险房屋各所有权人应共同履行治理责任,治理费用由各所有权人按照建设部关于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的有关规定分担。



第二十五条 因下列原因造成事故的,房屋所有权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㈠有险不查或损破不修;



㈡经鉴定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而未采取有效的解危措施。



第二十六条 因下列原因造成事故的,使用人、行为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㈠使用人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构件、设备或使用性质;



㈡使用人阻碍房屋所有权人对危险房屋采取解危措施;



㈢行为人由于施工、堆场、碰撞等行为危及房屋。



第二十七条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在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承担赔偿责任;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㈠将非危险房屋鉴定为危险房屋而造成财产损失的;



㈡将危险房屋鉴定为非危险房屋,在有效时限内发生事故的;



㈢因拖延时间而发生事故的;



㈣将房屋安全鉴定资料损毁的。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青岛市外地驻青办事机构管理办法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外地驻青办事机构管理办法
市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对外地单位在本市设立办事机构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外地驻青办事机构的作用,促进本市与外地单位的横向经济联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地驻青办事机构是指本市市南区、市北区、台东区、四方区、沧口区(以下简称市内五区)以外的县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在本市市内五区设立的代行派出单位有关职能,但不从事经营性活动的机构。
外地驻青办事机构的名称为“××××驻青岛办事处”。
境外政府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在本市设立的办事机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青岛市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经协办)是本市外地驻青办事机构的主管部门。

第四条 外地驻青办事机构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市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按派出单位确定的工作职责开展工作。

第五条 拟在本市市内五区设立办事机构,应当向市政府经协办提交单位公函及有关文件。

第六条 县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设立驻青办事机构,由市政府经协办提出审批意见,报市政府审批;其他单位设立驻青办事机构,由市政府经协办审批。
经批准设立的驻青办事机构,由市政府经协办予以登记注册,发给注册证书。

第七条 外地驻青办事机构必须在固定办公地点挂牌办公。

第八条 地(市)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设立的驻青办事机构,成建制派驻人员不得超过十人;其他单位设立的驻青办事机构,成建制派驻人员不得超过五人。成建制派驻人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应按有关规定,在本市市内五区招聘。

第九条 经批准成建制派驻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可持户籍材料和市政府经协办出具的批准文件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手续。属于非农业户口的,落常住户口;属于农业户口的,按暂住户口办理。

第十条 外地驻青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的常住户口,只能设立一个集体户口,个人不得单独立户,也不得转入本市居民家庭户口。人员变动时以出顶进,先出后进,迁出人员的常住户口应迁回派出所。

第十一条 外地驻青办事机构凭常住户口证明和市政府经协办出具的介绍信到市粮食部门办理粮油供应手续。

第十二条 外地驻青办事机构应按本市规定缴纳有关费用。

第十三条 外地驻青办事机构自带的机动车辆和驾驶员,可持派出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委托证明,到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代审代验手续,并接受本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

第十四条 外地驻青办事机构经市政府经协办批准,可在规定范围内,为两地间提供经济技术代理服务,并可适当收取服务费。
外地驻青办事机构为本市有关单位提供经济技术代理服务而收取服务费的,其服务费的收取办法和收取标准由市政府经协办会同物价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 外地驻青办事机构的办公地点、负责人、组织机构、人员等事项变动时,应在变动后十日内报市政府经协办备案。
外地驻青办事机构撤销时,应在撤销前到市政府经协办办理注销登记,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第十六条 市政府经协办应按有关规定,统一为外地驻青办事机构发放文件资料,提供信息服务,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第十七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政府经协办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市政府一九八九年二月发布的《青岛市对外地驻青办事处审批管理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本办法发布前已经设立的办事机构,应在本办法发布后六十天内到市政府经协办办理有关手续。



1992年6月18日